2020-07-17 和与德原创观点
我们经常说某个人有创意,有想法,似乎创意只是某种感觉和天赋。但《让创意更有黏性》一书中,就通过实验证明,想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记住你的品牌或想法,创意的构建过程是有方法可依据的。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六大原则 —— 简单(Simple)、意外(Unexpected)、具体(Concrete)、可信(Credential)、情感(Emotional)、故事(Stories)。
对任何一款产品或一次传播,要提炼出创意最关键的信息,再用短小精悍的方式表达你的创意(精炼)。
最典型的例子是谚语,从丰富的经验中提炼出的短句,却可以跨越地域、语言的界限,让所有人领略背后的文化含义。
酸葡萄的故事远不止一个国家流传
比如军队作战,实践表明,对一场战斗一个军队细致化的提前部署全部命令,远比不了给一个核心指令更有用,因为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战争尤其如此。一个“保护侧翼”的核心命令,往往要比N个具体安排的指令更有用。
再比如电影概念送审,很多影片内容都是新概念,如果详细描述内容的话,其实很多人理解会不同,有可能导致拿不到投资找不到适合的导演和演员。以《生死时速》为例,如果送审,你会给它一个什么概念?最终送审方给到的是“公交车的虎胆龙威”这个精简概念。当然前提是虎胆龙威是所有审核人清楚的,再加上个公交车,概念就很清楚了。
参考《生死时速》,《异形》就该是太空中的大白鲨了吧
换到我们日常接触的品牌和产品也是一样,产品设计上,过去的遥控器通常有几十个按钮,很多键都用不到。近些年的智能电视遥控器很好的改进了这一点。同样地,如果页面铺满功能和信息,用户也无法使用你的产品。品牌上也一样,同样要精简并聚焦核心信息,以春秋航空为例,口碑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毕竟座椅拥挤,还限制托运重量,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选择,因为品牌方知道自己的核心信息是“聚焦最低票价”,其他都要为此让路。
大家可以思考下自己的品牌,是否有做到信息足够简单精炼。
意外是要打开用户的知识缺口,使他们保持兴趣、好奇心,集中注意力,我们常说的剧情反转就符合这一点,猜得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剧情反转无往不利
之于品牌,意外能够满足KANO模型里面的兴奋型需求,当意外成功发酵之后,使用户产生惊喜。进而对产品服务满意,提高用户认知和忠诚度。
KANO模型
比如保险类品牌,就常用这种宣传方式。往往在一片温馨祥和的情节氛围中,出现了某次意外,让人觉得人生无常,我们要更重视自己和家人的保障。
对于大多数品牌,这里有个案例可以参考,比如美国某百货商店,会额外提供增值服务,而且可能是关联度不高的服务。比如为用户打包商品,无论是否是本商场的商品,比如冬天服务人员会为用户暖车等等。这里很多增值服务就属于“意外”,因为完全不应该是这类品牌中出现的。
相应的,网易云音乐的歌词分享出现前,我们没想到听歌也能成为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微信红包出来前,我们不知道红包还能这么抢。所以挖掘产品的潜在需求,无论是产品规划,还是推广中,做到不可能的体验,对用户是最大的“意外”。
将概念具体化,是确保创意对用户达成一致效果的重要手段。比如画面感、实物化,图片比文字更能让人的大脑感知和记忆,当然也有很多文字已经能够具备画面感,比如名人谚语、国家地名等等。
这里要提到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格林童话能够流传这么,核心就在于内容够具体。比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吃了毒苹果后被王子吻醒;比如美人鱼不能上岸,否则就不能说话;比如小红帽和狼外婆,太多细节了……
光看图就知道是什么故事
而具体除了能帮助品牌被人记住外,对品牌也有巨大作用。公益组织品牌做得就很有代表性。比如最初很多公益组织捐赠,只是会给到一个类别,比如为某某基金会或贫困儿童捐赠多少钱。但当把捐赠头衔改成捐助到具体的人群,或者具体某个人的时候,整体捐赠效果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捐款人会知道自己捐赠的具体信息,以及受捐人的情况。当然前段时间不了了之的热门事件就不提了,终归这种改变让更多人关注到公益。
可信是要通过细节、数据、人性化原则等方式给用户提供一个信任背景,让用户更愿意相信你并做决策。
其中,权威是可信的重要方式,比如很多品牌喜欢找专家背书,或者找某些权威奖项认证,就是这个道理。疫情期双黄连和连花清瘟的热销,一方面是出于大家恐惧,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信息来自于权威。
关于权威这里还有个很典型的例子,科学家马歇尔和沃伦研制治疗胃炎的方式,最初的成果根本难受到主流学界认可,直到以身试药并证明疗效,才逐步被认可并获得诺贝尔奖。而拿到诺贝尔后,再发现某些结论就天然具备更高的可信度,只是因为增加了权威背书。
关于细节或数据可信度,美国曾经有一个实验,同一个案件,由于细节卷宗描述不同,法官判案也影响了投票结果。这是极端的例子,放在品牌中,我们就会看到销量多少杯,绕地球多少圈,10个中国人7个都在用,众多关于细节和数据的宣传,都是为了增加可信度。
情感就是满足人们情感的诉求,这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品牌也在用尽一切手段采用诉诸自身诉求、关联情感等方式。
比如前面提到的捐赠,以情感的方式讲清楚受捐人的过往信息比数据类的效果好;比如我们日常听到的品牌或名词,以我们懂得的感情介绍效果更好,比如江小白的“人生第一瓶白酒”;即便我们日常社交软件的表情包,高频使用的也往往是更能表达我们情绪的那些。
每个表情包都代表一种情感
书中还有一个例子印象深刻,就是学生们问老师,代数对我们有什么用?可能很多老师会有各自的答案,其中一个答案是“代数对我们大多数人是没用的,但数学是思维领域的举重”。这个回答很有智慧,一方面讲到了意外(代数无用论),一方面用情感的形容方式,讲明了数学对我们思维的价值。
很多演讲者都喜欢和听众讲故事,为什么说故事容易打动人?因为故事提供了模仿和鼓舞,这两者都在激发行动。
最近ESPN拍摄的乔丹的《最后一舞》,就完美诠释了这点。关注篮球甚至只关注体育的人都会知道乔丹,就是因为他的故事给到了太多人以鼓舞和模仿,无论面对任何挫折,都勇于追求胜利。这也是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优质的体育偶像,因为能给到自己更多的自驱力。
如果仅从纪录片角度看,值9.7分吗
其实选秀栏目也是一样,能火的成员,都是有自己充足故事性的选手,这既是节目需要,也是传播需要,因为观众就喜欢这样的故事。
莎士比亚说有四种故事类型:简单喜剧,简单悲剧,复杂喜剧,复杂悲剧,你的品牌又属于哪种?
以上六大原则都是以用户导向思维出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具备同理心,做出被用户理解并记住的创意。
侬好,上海!
和与德品牌咨询&设计
H&D Brand Design Consultation
T. 400-021-0015
E. heyude@heyude.com.cn
A. 上海市徐汇区龙漕路399号天华信息科技园3a座9层
网页设计 5G 包装设计 SI设计 青岛广告公司 小程序开发公司 深圳公司注册 青岛广告公司 北京品牌设计 企业管理培训课程 营业执照代办 LOGO设计公司 明星代言公司 人力资源咨询 深圳喷绘制作 超融合 磁力钻 郑州活动策划公司 上海展台设计 上海公关公司 上海SEO推广 肇庆网站建设 北京办公室装修 西安影视公司 宣传册设计 乐高机器人加盟 嘉善装修 品牌策划 郑州VI设计公司 企业画册设计
Copyright © 2021 Heyude All rights reserved 和与德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沪ICP备19020695号-1